国泰君安2022年资本市场云端年会圆桌论坛“ETF能否占据证券交易半壁江山”观点集锦【分论坛1_11月30日】
11月30日上午,“国泰君安2022年资本市场云端年会——分论坛一:类滞胀下的总量投资选择”于线上举行。其中,在主题为“ETF能否占据证券交易半壁江山”的圆桌论坛上,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部总监许之彦、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华宝基金指数研发投资部总经理胡洁、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等多家机构的重磅嘉宾,展开了精彩讨论。
许之彦认为ETF有望迎来持续爆发”,他指出:
ETF进入一个非常高速的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行业主题ETF规模提升较快,这和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结构明显相关。二是投资者参与率不断的提升。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在过去的5年 ETF的投资账户增加了接近10倍,这是由于A股的市场结构使得不少投资个股的投资人选择了使用ETF作为投资工具。三产品快速发展,产品的同质化快速提升,产品朝着纵深两个角度来发展,包括差异化宽基指数和行业主题等。在A股双向机制通畅的条件下,我们建议ETF尽快的纳入沪港通的标的,使得优质的ETF也能够成为海外投资者的选择。
我们认为随着产品的丰富多元和财富管理转型的大幅提升,投顾制度的推出和大力的推动,是当前财富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课题。要解决产品与服务的关联,要以客户为中心解决客户配置的问题,就需要比较完善的投顾体系。而养老金作为海外公募基金中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国内还有非常大的空间,未来养老金税收递延等会大力的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增值之路。
伴随着这个过程,华安基金在ETF布局上同样加大布局,在强化华安ETF布局上的多元化的优势,朝着深度布局方向发展,特别是深度挖掘核心资产。譬如我们在碳中和方面布局了6只产品,包括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新能源车和碳中和,我们还将深入挖掘更进一步的方向,既能反映资产未来的潜在表现,又能够契合投资者的需求,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林伟斌指出,“中国指数化投资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启”,具体来说:
2004年,我国第一只ETF在上交所诞生。经过十七年的耕耘发展,我国ETF产品数量逐年增长,市场规模稳步上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非货ETF的产品数量达545只,总资产规模约9600亿元,不仅占了指数基金的半壁江山,也占据了非货公募基金6%的市场份额。
我国ETF市场正呈现出生机蓬勃、方兴未艾的良好局面。ETF已经成为许多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优选工具。凡是过去,皆是序章。我们认为中国指数化投资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启。
一是资本市场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领域。随着“房住不炒”的坚决落实、传统刚兑产品的打破,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推进,居民财富的配置方向已经转向资本市场。ETF作为高效便捷又容易理解的指数化投资工具,可以搭建起居民财富与资本市场的桥梁。
二是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逐步提高。近年来,包括外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持续增加,A股市场的定价效率不断提升,主动基金长期战胜指数基金的难度逐步加大,越来越多的资金从主动投资领域向指数投资领域转移。
三是ETF市场生态不断丰富完善。生态圈的完善离不开投资产品的多样化、投资者的多样化,以及投资策略的多样化。目前围绕着ETF,一方面是交易所和市场机构已经推出了ETF期权、ETF结构化产品、指数期货期权以及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另一方面是投资者广泛应用资产配置、行业轮动、融资融券交易以及套利等策略,ETF生态圈已经初步建成。
我们相信,随着指数化投资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内ETF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梁杏认为“ETF不断创新,挖掘行业潜力”,她谈到:
如何提高ETF交易弹性,提升交易体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这几年我们一方面多多挖掘各细分行业潜力,做成ETF,另一方面我们挑选和定制指数时,期待能够体现行业的特性,同时我们做好流动性的维护,聘请做市商,进行投资者教育。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从日常接触比较多的行业或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做起。进阶的话,可以尝试做行业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禀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论。
ETF产品创新方向,有哪些成功案例和哪些失败案例?从ETF的各类创新来看,国泰贡献了国债ETF、黄金基金ETF、纳指ETF等创新品种。证券ETF、军工ETF等一系列行业ETF则是在投资方向上进行了丰富和创新。300增强ETF则是近几年的重大创新,我们还报过300期权备兑ETF。我们觉得所有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天时,我们也兢兢业业地培育着,无所谓成功和失败。
胡洁提出,ETF等被动产品竞争优势扩大,
相比于主动权益产品,被动产品的风格特征更加明确,也更加稳定。在判断产品投资价值和产品与自身风险偏好的匹配度方面,被动产品比主动产品的难度更低。随着资本市场有效性不断提高,那些逻辑清晰,风格稳定,且历史验证长期有效的策略指数产品将成为投资者很好的资产配置工具。
华宝基金在设计指数产品时始终秉承着研发驱动的创新理念。方法上我们一直贯彻着借鉴海外成熟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市场自身特点进行调整与改进,最终实现海外策略本土化落地的探索方式。比如17年成立的华宝红利基金就是在深度研究了国外Smart Beta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了当时在全球各市场中投资者接受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红利策略而设计的产品;而19年后我们相继推出的科技ETF和消费龙头LOF也是借鉴了近几年海外盈利和成长两大投资主线而设计的高景气赛道产品,并在产品中创新性的运用了行业内的龙头选股策略;另外,华宝基金作为绿色投资的践行者,在可持续发展、ESG等泛Smart Beta领域也一直在进行创新,于19年与拥有目前国际上最为成熟的ESG打分体系的MSCI指数公司合作落地了国内首只MSCI ESG指数产品,将ESG这一在海外已经被投资者广泛认可的概念在国内逐步推广开来。这些都是华宝指数团队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成功案例。当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国内市场有许多与海外市场不同的方面,比如相比于海外,国内投资者对于指数产品的交易需求更强,风险偏好更高等特点。我们也在针对这些特征研发更加适合国内投资者的工具化指数产品。
对于ETF发展的内因与创新趋势,王乐乐认为:
ETF发展呈现较好的趋势,主要是ETF构建了一个良好的需求生态,ETF的投资人主要分为:个人投资者、保险和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私募管理人,以及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等等。
投资者可以参与个股交易,可以参与ETF投资等。对于他们来说,为啥会参与ETF呢?这是因为ETF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便捷和优势,尤其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不少个股可能面临着股权质押爆仓的风险,或者面临强平大跌的压力。此时ETF作为赛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到在2018年最低迷的四季度,ETF的总份额大幅增长。
目前市场的股票四五千个,而且未来也会越来越多,ETF将股票市场划分为一些赛道,可能十几个赛道就可以捕捉上场绝大多数投资机会。对于赛道有两个特点:1、赛道格局稳定的行业,比如:消费50ETF、医药龙头ETF、军工龙头等成分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壁垒,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ETF来实现行业主题的配置。2、赛道格局仍在发展过程的行业主题,它们的特点就是行业前景明确,但是哪家公司成为未来的龙头公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它主要是科技行业,比如:智能汽车ETF成分股所代表的汽车电子化、智能化以及体验改善的投资方向,通过智能汽车ETF就可以直接布局这个行业的确定性,而不用担心某一家公司是否与竞争力。
最后,ETF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投资工具,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就像汽车是一个代步工具,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等性能各异。ETF作为投资工具,也在不断迭代优化、推陈出新,提升投资者的回报率。迭代优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1、投资逻辑的量化。从过去的规模选股,到基于投资逻辑选股。消费50ETF、医药龙头ETF、军工龙头ETF都是在行业逻辑上的梳理与改进;2、ESG理念引入、提升长期回报。ESG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外获得大规模的发展,将ESG理念引入到宽基体系中,推出了 300ESG ETF、500ESG ETF,对投资者来说也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陈奥林指出“ETF在全球乃至中国本土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战略定位”,他认为:
国内ETF市场规模在2018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目前已经突破万亿规模。然而,这种上升的势头并未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与国际相比,国内ETF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外ETF交易量占全市场比例已达30%,ETF产品市值占比达到全市场10%。对标A股,ETF未来市值有望达到7-8万亿,有望成为主力交易及配置品种。由于ETF有着丰富的配套业务,其对财富管理业务、融资融券、经纪业务等多个维度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来看,投资者对于ETF品种认知程度有限,市面上的ETF品种丰富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3-5年仍是高速发展期,5年后ETF市场将进入成熟阶段。届时,ETF配套投顾等财富管理业务将迎来爆发期,ETF生态环境亦将逐渐形成。